用户名:  密码:       联系qq609626403@qq.com
收藏本站
  • 首页
  • 测试
  • 网站
  • 网站
  • 网络
  • 网站
  • 视频点播
  • 您的位置: 主页 > 网站建设 >
    刘玉臣在国家会议中心参加阿里云峰会照片
    信息来源:暴风年华  ‖  发稿作者:网络   ‖  发布时间:2020-03-17 06:37  ‖  查看次  ‖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plus/ckplayer.htm
    刘玉臣先生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出席阿里云2019年峰会
    十年做到3件事

    在阿里云的推动下,云作为全新的技术在十年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十年,云在中国经历了飞跃性的变化,人们讨论的话题已从十年前的“为什么上云”演变为如今的“为什么不上云”。
    也就是在这十年,阿里云主要做了三件事:

    战略加速的四级火箭




    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首次系统性阐述了阿里云战略加速的四级火箭:“达摩院加持的云、数据智能的云、最佳实践的云和被集成的云”,从技术、产品、商业和生态层面开启阿里云的下一个十年。
     
     
    十年再出发,在核心技术层面,张建锋表示,阿里巴巴的科研力量将融会贯通。达摩院的能力将与云全面结合。未来还将加大研发投入,扩大云的技术代差优势。
     
    2、数据智能的云
     
    “IT基础设施的云化、核心技术的互联网化、应用的数据化和智能化”,张建锋认为这是云的三大趋势和核心价值所在。
    那么云智能意味着什么呢?
    原本要做一个项目必须要自己去建或者租一个IDC,这对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都是额外的开销。而如今通过云,绝大部分传统产业,不用花大量的投资,就能拥有跟阿里巴巴一样先进的基础设施,使得数字化门槛大幅度降低。
    支持海量高并发的分布式架构,加速自主研发新一代分布式数据库,加速中台技术输出,大力投资云原生。
    全栈数据技术能力输出,达摩院顶尖AI技术输出,开放城市大脑平台,深化产业AI。
     
    3、最佳实践的云
    阿里云智能将成为“阿里巴巴经济体的技术底座”和“阿里巴巴所有技术和产品的输出平台”。
    张建锋指出,未来一到两年,阿里巴巴百分之百的业务要跑在公共云上,成为“云上的阿里巴巴”,同时自己用的技术会跟阿里云上的产品保持一致,将来阿里巴巴经济体内的To B服务都会通过阿里云平台对外输出。
     
    对于战略性的行业:
    第一个是新零售。新零售阿里巴巴一直在持续投入和探索,有大量的产品可以输出。
    第二个是新金融。蚂蚁金服在金融上用互联网的技术、智能,和金融行业结合,做出了非常多创新。这是互联网技术和传统产业结合的非常典型的例子。
    第三个是数字政府。从浙江最多跑一次开始,到全国有很多地方开始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从原来基于部门的系统到今天变成基于用户、基于数据的系统。理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技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4、核心技术的互联网云
    云为什么我们说一定是个趋势,因为以后所有的面向下一代的技术,它一定是构建在互联网的技术,构建在云化的基础设施之上的。
    核心的技术的互联网化有一下几点:
    1、加速自主研发新一代发布式数据库
    2、加速中台技术
    3、大力投资云原生
     
    5、IT基础设施云化
    1、All in cloud 时代已经到来
    2、坚持自主研发
     

    中国移动会承担共建“连接 + 计算”新型融合基础设施的角色,做信息的传递者和加工者,基于网络/IaaS等基础设施,提供全栈开放的服务模式,将边缘计算的部署逐步常规化、规范化,同时打通从芯片、服务器到微数据中心全硬件产业链,实现降本增效。

    目前,中国移动与阿里云在边缘计算已经开展合作,发挥各自所长,以“基础资源+运维保障”提供良好的“流量+生态”承载。据悉,双方已经联合在浙江开展试点Edge AI和边缘vCDN,后续还会扩大边缘计算合作规模,共同探索测试如工业互联网、新零售等场景,共同孵化边缘应用。 “万物之间,希望最美!我相信经过上下游的同仁的共同努力,未来两、三年边缘计算一定会融入我们的生活,就像现在的4G一样改变生活。”王军说到。

    阿里云杨敬宇:阿里云ENS从1.0到2.0的进化论

    在5G和边缘计算到来之后,云、端二体协同向着云边端三体协同去发展,毋庸置疑,这是未来架构的新形态,杨敬宇将整个过程称之为一场计算体系架构的巨大革命。阿里云边缘计算将会层层深入,直至用户的最近一公里。

    在边缘节点服务ENS 1.0时代,阿里云激活了覆盖全球的边缘基础设施潜力,第一次将计算推进至100公里的边缘,建立了标准、安全、多租户的边缘基础设施底座。同时,这也是阿里云第一次把飞天技术轻量化落地到大量的边缘节点上,借助飞天十年技术沉淀,实现性能优秀、稳定可靠的边缘计算能力。但是杨敬宇认为这不只是起点,边缘计算不应只是传统IDC的简单迁移。

     

    今天,我们迎来了ENS 2.0。杨敬宇表示:“2.0时代,我们会打破割裂,让ENS数据和能力与用户的运维系统建立全方位的连接。通过API形式,把更多能力释放出来,让边缘计算应用变得更简单,平台去做底层的事情,用户的运维体系更轻量。实现一键部署、一键升级、一键扩缩容、报警自动响应,上下游互动保障运营体系的稳健性。在付费模式上做到更加灵活弹性,做到真正的轻资产运营,快速部署、按需付费、先用后付,不需要包年锁定资源。”



    达摩院还将在今年推出自研NPU,性能将领先同等芯片10倍以上,并会尽快流片。

    阿里云10周年了

    从2009年创立至今,阿里云的第10年俨然已经走到了“重新出发”的阶段——阿里云智能。

    在今天的“2019阿里云峰会·北京”上,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首次全面解读了阿里云All in Cloud新战略:将整合阿里巴巴、阿里云、达摩院的全新智能技术产品阵列,1-2年内让阿里巴巴所有技术及业务“上云”。

    并重磅发布了面向IT基础设施云化、核心技术互联网化、应用数据化和智能化等在内近20款产品。

    TB1MTcQM9zqK1RjSZFLXXcn2XXa.jpg

    All in Cloud,阿里巴巴要100%的跑在公有云上

    去年11月,阿里巴巴宣布组织升级,将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并任命阿里巴巴集团CTO张建锋兼任总裁,直接向张勇汇报。作为出任阿里云智能总裁之后第一次公开演讲,张建锋首次公开了阿里云发展新战略。

    张建锋表示,“阿里云将在1-2年内,将阿里巴巴技术和阿里云智能技术打通,让阿里的全部业务都跑在公共云上,变成云上技术,而所有的TOB服务也必须经由阿里云智能平台向外界输出。”

    这意味着,未来阿里云智能平台将成为阿里端、边缘计算、云全面智能化部署的基础,形成达摩院的云、数据智能的云、最佳实践的云和被集成的云,技术、产品、商业和生态等层面都将进入新阶段,而由此输出的服务也将加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用张建锋的话说,“‘云’对于阿里的意义堪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云极大的降低了数据化生产门槛,‘All in Cloud时代’已经到来。”

    TB1ex8Wae3tHKVjSZSgXXX4QFXa.jpg

    与此同时,阿里云智能将回归到技术突破和创新,与达摩院一起加大科研投入,持续扩大云的技术代差,聚焦新零售、新金融和数字政府等场景提供高效服务。

    而在技术研发方面,张建锋也首次分享了达摩院成立三年来的“战果”。

    达摩院去年芯片已卖2亿片,首款自研NPU将于今年内发布

    2017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重磅宣布斥资千亿,成立“达摩院”,致力于探索科技未知。时隔三年,达摩院员工总数已超1100名。仅在芯片方面,2018年达摩院的销售量就已超2亿片。

    除此之外,张建峰还表示,“达摩院还将在今年推出自研NPU,性能将领先同等芯片10倍以上,并会尽快流片。”

    TB15SAtfTZmx1VjSZFGXXax2XXa.jpg

    20余款重磅产品相继发布,阿里云智能全线产品大降价

    作为今天峰会的最大亮点,阿里云智能还面向IT基础设施云化、核心技术互联网化、应用数据化和智能化一气发布了20余款产品。

    · IT基础设施云化

    以普惠、弹性、安全稳定、规模化为目标,阿里云面向IT基础设施云化从GPU深度运化、无需自荐HDFS集群、建立安全稳定的网络设施、实现规模化云商IT管理以及云商安全5个层面出发,发布了多款产品或功能:

    一、超算型异构实例SCC-GN6,面向训练、学习场景,搭载96核英特尔定制CPU,1000T英伟达V100,1TB CPFS并行文件系统以及50Gpbs RDMA网络;

    TB1m_gQM9zqK1RjSZFLXXcn2XXa.png

    二、轻量级GPU实例vGN5i,是首个基于KVM的公有云GPU产品,更具有弹性;

    TB1Vic.M4YaK1RjSZFnXXa80pXa.png

    三、云数据库RDS PostgreSQL v1.0 GPU计算功能,首次完成了GPU计算框架适配,空间数据加速上云,支持异构CPU计算,空间图形图像处理速度较之前提高了50倍;

    TB1M3k8M4jaK1RjSZFAXXbdLFXa.png

    四、大数据存储HDFS V1.0,可无限延伸存储量。与此同时,计算分离功能将整体性能提升了1倍,计算时间降低50%,且成本降低20%,再也无需自己搭建HDFS集群;

    TB101lnNhnaK1RjSZFtXXbC2VXa.png

    五、云化的企业软件PrivateLink beta,对私有网络进行补充和增强,可保障企业网络安全,建立完善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产品生态,符合企业客户对管理合规的要求;

    TB1CEcWM9zqK1RjSZFHXXb3CpXa.png

    六、角色转化SSO beta和资源目录,对系统管理员、经理、总监等各种角色进行管理,让规模化上云会变得更简单。

    七、块存储/数据库/对象存储和全面支持BYOK加密钥匙。

    除此之外,阿里云智能还宣布全线产品降价,最高降价幅度达40%。

    TB1WtkVM9zqK1RjSZFjXXblCFXa.png

    · 核心技术互联网化

    为保证在业务猛涨时,技术不拖业务后腿(可参考一遇“爆”性事件就崩的微博),阿里云面向核心技术互联网化,从数据管理弹性、技术架构敏捷、专有云向企业持续输出等层面发布了多款产品。

    一、管理数据更具弹性的POLARDB v2.0,具备88核710G超大实例规模,能够以最低成本应对业务高峰,为互联网海量数据而生,保证数据变化下的服务稳定性;

    TB1AsFlNhjaK1RjSZKzXXXVwXXa.png

    二、阿里云Kubernetes容器服务方面,除v1.1版本同时支持Linux和Windows混合部署外,阿里云还发布了企业bete版,支持专有云镜像服务,具备高弹性,能在短时间内对上万个容器实现镜像服务;

    TB1b0oVM9zqK1RjSZFjXXblCFXa.png

    三、云敏捷PaaS,能让企业将云原生Pass部署到用户自己的云上,实现以应用为中心的混合云管理;

    · 应用数据化和智能化

    在阿里云看来,每一个企业都需要做到“马上做,做精彩”,这其中便需要云应用向数据化和智能化转变。

    一、数据库GDB beta,图像计算性能提升超10倍;

    二、一站式企业应用可视化实时计算开发平台DataWorks Stream Studio beta,为流式计算客户提供用拖拽的方式及可实现开发的服务,且所有的开发工作可以在一个环境下进行;

    TB1An.QM9zqK1RjSZPxXXc4tVXa.png

    三、MaxCompute v2.1,一款能够自己处理大数据的利器。阿里云还为此推出了开发者版本,用一万台服务器为开发者提供每月666GB的免费计算服务和500G的免费存储服务。

    四、PAL平台PAL 3.0,为企业提供最前沿的智能化技术,解决某个专业领域专业问题,具备增强学习功能,为超大规模的图神网络,可实现一体化的实时和离线模型训练,且计算效率提升超4倍。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云、边、端的视频平台,支持直接在边缘做处理,让普通摄像头也能拥有AI的能力。

    TB1Uwo8M4jaK1RjSZFAXXbdLFXa.png

    除此之外,为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让计算和AI技术可在云-边-端上流动,实现可进行协同计算,阿里云智能还发布了Saas加速器组件。该加速器由阿里云提供技术,阿里巴巴提供支付、地图、配送等服务,通过API的方式,将所有合作伙伴汇集到一起,从而做到引流和加速。

    最后

    显然,走过10年的阿里云已经来到了阿里云智能的下一个十年,也表达了阿里巴巴从互联网公司转型至科技公司的决心——在数据时代,依托技术为B端企业赋能,实现企业全能数字化从而服务C端。


    走过十年,展望新途,阿里云发送了一条“新十年之约”。

    3月21日,2019阿里云峰会在北京召开,走过十年的阿里云宣布再出发。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详细解读了战略加速的“四级火箭”:达摩院加持的云、数据智能的云、最佳实践的云和被集成的云,首次明确阿里云的生态边界和被集成战略。

    同时,为更好地赋能企业的数字化升级,阿里云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和业务边界:一方面,要“练好内功被集成”,而且“阿里云自己不做SaaS,让大家来做更好的SaaS”;另一方面,重点聚焦新零售、新金融以及数字政府三个领域的赋能。

    如此清晰的战略表明了一点,过去十年的磨练,让今天的阿里云,对未来的云以及云的未来,有了非常深刻而具体的认知。

    在此之前,阿里云其实一直在为此次“十年再出发”做准备。去年底,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从而进一步明确了数据中台和智能中台的“双中台”赋能思维。今年初,阿里巴巴又发布了以云技术为底层基础的阿里商业操作系统,直指企业在数字时代的升级痛点。

    从升级为云智能,到发布商业操作系统,再到今天的全新未来战略,对于云的未来布局逻辑始终都围绕着一点,即以数据化、智能化的技术和产品,以被集成者的姿态,去赋能零售、金融等行业,从而加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向数字经济时代高速进军。

    应该说,过去十年,除建成自己的生态化能力以外,阿里云面向行业和企业输出的数字化能力,让不少企业脱离了传统管理和运营方式的禁锢,真正步入了云计算时代,吃到了云化的红利。

    眼下这个节点,选择再出发的阿里云,必然是看到了时代发展车轮下的新契机。

    零售业来到十字路口,正全面向数据“倒戈”

    2016年底,由阿里提出的新零售概念引爆了“小宇宙”,零售业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变革,自上而下,由内而外。

    反应强烈的不只是面对终端消费者的前端零售商,在零售业上游,对于新零售的畅想正在让无数企业滋生全面升级的殷切期盼。同时,与零售命脉相连的金融和制造等行业,也开始憧憬起了新的技术和新的工具。

    统一的表现就是对于数据,以及利用数据能力的重视。

    正如张建锋所言:“数据是一个企业的血液,只有把数据利用好,才能做智能化决策,才能把原来纯粹基于流程的公司改造成基于智能的公司。”

    尤其是走过了传统IT信息化时代和上云时代的零售、金融企业们,对于拥有数据能力这件事,看得非常重。因为这关乎他们的未来命运,他们的基因需要新的技术来进行“编译”,才能释放出更多的活力。

    更关键的一点是,时代正在逼迫着每个人和企业向数据“倒戈”。

    一方面,深度了解消费者正在成为企业竞争取胜的必要前提。过去,企业更专注于生产端,其商业行为和战略往往也是由订单和流程所驱动,也就是管理和控制思维占据上风。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鉴于数据工具的升级和多元化,终端消费者被数据化已经越来越常见,并越来越频繁。多变的消费者和多变的竞争格局,迫使企业必须先了解到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够做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而要做到对消费者的全面了解,对消费者进行数据化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则是关键所在。也就是说,用户思维驱动下,挖掘数据价值的能力是企业生存的保证。

    另一方面,旧的、落后的管理运营系统,正在阻碍企业的降本增效。对于零售业来说,不管是产业链上游的工厂型企业,还是产业链中游的分销商,亦或是终端的零售卖场,他们自始至终都处在一个进化的过程中,而这个过程的催化剂,就是新技术。

    传统的IT信息化技术,烟囱林立,数据没有拉通,大量数据沉淀在各个角落里,只能做到事后事实记录,真正的消费者完全被排除在系统之外。而新的云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能够帮助企业打通内部的信息孤岛,让数据统一起来、让数据产生数据、让数据变成当下正在发生的活数据。

    这两方面,正是当前零售行业所面临的真实现状。无论是消费者驱动思维,还是企业对自身迫切的升级要求,都指明了一点:在市场和产业的双重变革压力下,零售、金融、制造等行业正在集体走向数据中心化时代,每一个企业都渴求拥有数据以及分析数据的能力。

    这些行业对数字化能力工具的巨大需求,正是阿里云所看重的时代契机。

    数字化快车道,阿里云已在路上

    既然零售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数字化升级需求,那么阿里云又将在其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提出新零售概念来的这几年,阿里在零售业立下了创新标杆,也立下了改造标杆。这些标杆背后,离不开阿里商业操作系统的宏观逻辑,也离不开阿里云的定制化技术方案能力。

    拿阿里自己的内部零售生态来说,基于业态的创新,阿里云对他们的数字化赋能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比如盒马鲜生的智能蔬菜基地,使其菜价比市场价格便宜了一半,再如大润发打通数据后,具备了根据趋势预测当天销量的关键能力。

    阿里生态之外,阿里云的数字化赋能也成为了很多龙头零售企业的“福音”。

    比如阿里云通过帮助蒙牛打通实时数据,并进行综合技术方案赋能,使蒙牛销量预测能力从月单位提到到日单位、物流成本下降9%、订单处理效率提升35%、排产效率提升30%、年度销量预测准确率达97.8%;海底捞在阿里云的帮助下,3000万会员和300多家门店被打通后,海底捞原有的CRM系统性能提升了18.6倍。

    也正是靠着扎实的实践,让阿里云在过去十年积累了一批又一批的生态合作伙伴。用友科技、方正国际、东软集团、SAP、西门子以及德勤、埃森哲、毕马威等伙伴,正携手形成新的解决方案及服务。

    这些,也就是阿里云如今新战略中所提到的在商业层面的“最佳实践的云”。

    阿里云正变得不可替代

    以全新的智能技术产品矩阵再出发,阿里云看来已经准备好了给零售等行业带来新的惊喜。甚至可以大胆猜测**,阿里云与IT企业携手,将让零售行业迎来第一次数字化革命。**

    正如张建锋所提到的那样,“我们希望行业的解决方案、实施、复制,要交给我们的合作伙伴去做。阿里云只做最擅长的部分——基于技术的创新和突破。”

    所以说,在行业和企业层面,阿里云将成为一个更优秀的技术问题解决者和动力提供者。

    一方面,从行业层面看,在阿里大生态的哺育下,阿里云未来势必还要深入到各个行业中去,与各行业形成根深蒂固的结合,解决行业的共同痛点,提升自己作为行业赋能者的价值。

    另一方面,从企业层面来看,阿里的商业操作系统包揽物流、营销、管理、技术等全方位的系统解决能力,能够帮助企业解决系统性的复杂问题。这样的提升,不仅能为企业超车创造有利的条件,而且还能让企业保持持续的领先优势。

    显然,阿里云,作为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赋能者,正在变得越来越独一无二。这种独一无二,与阿里本身的基因也有着密切关系。

    在商业领域,阿里的零售护城河是非常深的,不论是丰富的零售业态和庞大的规模,还是与零售相关的电商、物流、金融等领域的资源,都可以为阿里云所用,并给到合作伙伴们。

    在技术领域,在量子计算、机器智能、嵌入式芯片、数据库等领域输出顶尖技术的达摩院作为阿里云的后盾,正在铸造一个牢不可破的技术壁垒,随着阿里云逐渐成为阿里的统一技术输出平台,这个技术壁垒自然也可成为与其合作企业升级的工具库。

    在产品领域,阿里在电商和新零售上所积累的综合数据能力,包括此次大会升级的零售云平台,对于企业的加持会直接反映到它们的核心竞争力上,最终使他们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先机。

    总之,一边被数字化赋能,一边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这无疑是所有企业梦寐以求的。值得庆幸的是,阿里云这趟数字化快车,在“被集成”战略的引导下,正在拥有更强大的引擎动力和更宽阔的载重空间。


    三体云李幸原:边缘计算下的音视频云演进实践

    三体云是一家致力于全球实时音视频技术创新公司,其技术总监李幸原现场分享了其在娱乐社交、教育培训、视频客服领域的行业应用和边缘计算的技术实践。李幸原表示,音视频通信领域对实时性、传输质量要去非常高,这对核心机房的压力非常大,早期经常会收到负载的告警,同时这套方案的成本也非常高。随着业务增长以及业务场景对互动性、音质等效果要求的逐渐升高,传统的协议和调度方案非常难去解决大规模用户对于音视频服务的需求。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三体云采用了传输协议优化、算力提升(硬件加速GPU)、中心下沉等一系列组合拳。据介绍,目前三体云已经部署了100多个边缘节点,承载了50%的用户流量,带宽成本下降了30%,核心负载下降40%左右,基本上很少收到机房负载的告警了。

    李幸原表示:三体云现在在做的尝试是把核心节点的计算资源下放到边缘上,在边缘上将视频合流、转码、录制、切片等工作做完,在这种场景下,很多视频流不再需要中心节点去做交换,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消耗,同时,也可以在边缘上快速去享受更优秀的计算力。

    拓课云陈勇冀:边缘计算解决了灵活部署、就近推拉流、节约成本的问题

    立足于在线教育行业提供音视频技术服务的拓课云也为现场分享了边缘计算在其业务场景上的应用,技术总监陈勇冀在现场表示:在线教育行业具备大规模、随时连麦、低延迟等要求,边缘计算为拓课云解决了灵活部署、就近推拉流、节约成本的问题。

    谈到与阿里云的合作,陈勇冀说到:“接入阿里云ENS后,首先,我们能非常灵活的部署,根据当前的需求来动态的增加服务器使用的数量,启动的速度在分钟级别。后面还能根据大数据做提前预测,做到完全无人值守;其次,如果我们要把流的传输质量做到足够好,除了采用WebRTC和自研的抗丢包算法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把服务器部署在家门口,如果按照传统方法走,我们与不同运营商去沟通,开机房、测试、接入等流程比较复杂,ENS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用户到边缘节点网络延迟低至5ms,实现了全球高效的传输网络;最后,这也为我们节约了很多运维成本,同时在边缘节点上部署足够多的运算能力,在机器和带宽上也得到足够的成本降低。”

     

    基于英特尔平台技术的创新应用

    英特尔李进文在基于英特尔平台技术的创新应用谈到:5G具有大带宽、高可靠、万物互联三个特点,同时互联的数量级别会是上千亿,这么大的连接带来的数据量也会十分庞大,如果把全部数据放到中心,中心、带宽、成本的压力都会非常大,这就是我们需要边缘计算的原因。

    英特尔和阿里云在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AI、智能制造、系统软件等方面进行了更加紧密的合作。同时,视频云市场有大量的场景可以与边缘计算联合应用,比如竞技直播、媒体分析、逼真沉浸式的体验等。李进文表示:“一切都是智能和连接的,我们相信在5G智慧城市、视频云市场、智能制造等场景之外,边缘计算会在更多场景中发挥作用。”

    阿里云刘浩然:Link IoT Edge - 让物联智能更近一步

    近几年,物联网应用逐步走进了生产、生活之中,物联网和云计算的结合也更加紧密,然而物联网行业面临很多痛点,比如:存量设备如何能零改造快速上云?断网情况下业务中断怎么办?原始海量数据上云成本高,低延时快速响应以及数据隐私等安全性问题,这些痛点如何解决,阿里云产品专家刘浩然在《Link IoT Edge - 让物联智能更近一步》中为我们进行了解答。

    Link IoT Edge把云端能力下沉到边缘,用云端能力解决本地的问题,专注于提供物联网安全防护下的设备连接服务、设备管理服务、设备联动服务,赋能各类物联网场景和行业开发者。

     

    在这种体系架构下,Link IoT Edge提供一体化的运维手段、端到端的开发工具、场景应用以及设备驱动等等能力。首先Link IoT Edge是一款云边一体产品,有云端内存服务,也有边缘侧的SDK,它集成了安全、存储、计算等超过10款云产品,可以十分方便地在边缘访问云服务;再次,目前已经有超过10种场景解决方案成熟落地,包括园区、人居、工业等多个物联网领域;最后,物联网场景是非常碎片化的,生态化非常重要,目前Link IoT Edge已经支持30多种硬件,包括覆盖x86、ARMv7、ARM v8等主流芯片架构的主流平台。

    在未来,Link IoT Edge会强化软硬件生态,加速边缘业务集成,持续提升业务运行效率,帮助更多企业实现高效创新。

    万物互联5G时代已经到来,阿里云边缘计算又会和行业生态、应用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篇:中国网络未来发展前景
    下一篇:没有了
        返回顶部↑
    暴风年华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备案号:京icp备17024059-2 网址:www.liuyuchen110.com   网站名称:暴风年华
  • 工信部网址:http://www.beian.miit.gov.cn
  •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1024*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浏览器IE7.0以上